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特色专题 > 河洛文化 > 专家发言

河洛文化的先导性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时间:2024-10-25 16:49 来源:河南省政协

  河洛文化是中国的国家文化、统治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河洛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河洛文化的深层内涵,“让河洛文化与黄河文化助力两岸文化交流,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民族信仰、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滋养。”

  一、河洛文化概述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中国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助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河洛文化系河洛地区的古今地域文化,以夏代至北宋时期最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先进的河洛文化,主要通过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形式,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河洛文化在与周边文化的相互交流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共同奠定了先进的中华文明的基础。”

  河洛文化造就了汉唐雄风,培植了宋明底蕴,河洛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儒家经学,道家经典,释教佛学,老庄玄学,谶纬神学,伊洛理学等在河洛地区尽展风采。”

  二、河洛文化的先导性

  先导性或称先进性,因为先进,开风气之先,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引领潮流。(河洛文化)“其文明化进程具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是二里头文明的直接来源。……使得河洛文化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王国文明。”文字、礼器、青铜铸造业、都城,以及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贡献。“河洛地区是儒家文化产生并与诸子文化相互激荡、汇融发展的首善之区。”“‘河洛文化’之所以在华夏文明中具有开创性的渊源作用,就因为我国历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发芽、滋长,离不开‘河洛’这一母体。”大约在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已由“满天星斗式”发展到“月明星稀式”,其标志是在中原大地上以陕县庙底沟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为代表的早期氏族国家中心聚落的出现,以及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王权国家形态的出现。“在漯河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由于特定的条件,决定了这里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创地,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教育、科技、宗教等方面,表现出了先导性。上古之时,龙马从黄河出,背负“河图”,伏羲据图画“八卦”。从此之后,依据“河图洛书”,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周公于洛邑制礼作乐,并使民间兴起了采诗之风,《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即是河洛地区民情风俗的反映,开启了后代诗歌讽诵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河洛地区相继出现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惠施为代表的“名家”,以李悝、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吴起、尉缭为代表的“兵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对以后中国思想界影响极为深远。

  “东汉至唐宋,这里人口稠密,生产技术先进,经济长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是全国的首善之区。……河洛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先进性或者先导性,又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河洛文化的先导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在河洛文化起源与形成过程中,依靠‘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吸收周围地区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最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秦汉以后,洛阳的思想领域更是领全国风气之先,由于交通便利,河洛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各地域文化的发展。现在到我国南方,甚至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圈中,一提起中国的河洛地区,人们认同老家河南,称自己是“河洛郎”。“河洛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河洛地区的志士仁人以天下社稷为己任,体现着高尚的爱国为民、无私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不仅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熔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进程中仍然值得弘扬。”我们要以史为鉴,为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发言人:新乡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王连旗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