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推动”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胡汉阳委员代表河南省工商联的发言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枢纽经济具有集聚资源要素、整合区域市场的独特优势,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省地处中原,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利,产业体系完善、配套服务健全,人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河南可以大有作为。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通道网络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为纽带,持续加强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完善物流枢纽网络,推动枢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我省要素集聚配置能力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中部地区领先,社会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加速集聚,为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枢纽经济优势尚不够明显,“过而不留”“流而不聚”等现象依然存在,枢纽布局系统性不强、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不优、枢纽辐射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建议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枢纽经济成功经验,以枢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抢占先机。
一是推动“交通枢纽”向“综合枢纽”跃升,发挥枢纽经济在要素高效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加快“1+3+4+N”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强化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完善洛阳、南阳、商丘、信阳、潢川等交通枢纽功能,加强枢纽城市的联通体系,增强枢纽城市对资源要素的汇聚集聚和吸附承载能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配置,把我省打造成为宜居宜业腹地。
二是推动“传统优势”向“新兴优势”转换,发挥枢纽经济在引领需求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增效,推进枢纽与物流、商贸、生产、金融、数据等增值服务协调发展,形成一批高效优质的枢纽经济服务平台。提升枢纽城市消费带动能力,支持郑州、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地标,构建多层级消费中心体系,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和消费目的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把我省打造成为创新创业高地。
三是推动“枢纽”向“枢纽+通道+网络”演进,发挥枢纽经济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积极作用。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以枢纽城市为主要节点,以物流枢纽为基础设施,巩固铁路枢纽地位、提升航空枢纽能级、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布局内河航运体系、提速轨道交通建设,构建“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空港、陆港、公路港、水港、口岸衔接融合的多式联运发展大格局,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经济。统筹枢纽周边地区更新改造和规划建设,拓展实体产业发展空间,引导物流、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降成本、增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把我省打造成综合成本洼地。
四是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化,发挥枢纽经济在优化产业生态中的积极作用。依据我省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枢纽城市定位,统筹规划枢纽产业空间布局,谋划一批重大枢纽经济项目,加快产业链条化和集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枢纽与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枢纽经济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市场“软硬”基础设施支撑,让本地企业能够做强做大,让外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把我省打造成“近悦远来”的内陆开放高地。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