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1-26 09:12 来源:河南省政协

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何艳丽委员的发言


  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位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2024年前11个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9.5万辆,同比增长117.2%、高于全国79.7个百分点,集聚了17家整车企业、600多家配套企业,正努力跻身全国第一阵营。加快建设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围绕链主企业、领军企业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配套率、集聚度、竞争力,把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意义重大且紧迫。

  一、存在问题

  (一)我省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省虽然集聚了宇通、郑州日产等本土企业,引进了比亚迪、上汽、奇瑞等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但是,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中高端车型产品不多,且整车组装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来自省外的配套企业。同时,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不高、研发人员数量不多、高价值专利不足,而比亚迪总部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量高达202亿元,相当于每天投入1.1亿元。因此,我省研发能效、市场营销等企业内功亟待加强。

  (二)汽车行业“产学研政金”融合等有待进一步强化。2023年我省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大院大所、省内高校优势学科相互赋能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够,创新联合体的优势发挥不够。同时,金融支持汽车行业发展的风投、贷款、基金、保险、信用证等金融产品矩阵还不健全,与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政府的产业引导、行业支持政策、相关的管理和服务与企业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汽车产业链上下协同有待进一步完善。我省目前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优势产品和服务集聚势头强劲。但是,配套产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加快补链延链的过程中,关键环节、空白领域、短板链条培育上压力较大,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任重道远。

  二、相关建议

  我省要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规模市场、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系列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一)持续提升链主企业和领军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度,以郑州、航空港区、开封等地为中心发展整车制造,支持整车企业放量达产,重点突出链主和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化、专业化企业集团。一是扩大新能源客车竞争优势,依托宇通客车公司技术研发和竞争优势,提升我省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开拓细分市场,支持发展燃料电池客车。二是提升新能源乘用车规模,支持上汽、广州风神、奇瑞等企业扩大中高档乘用车产销规模,加强与上汽、东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合资合作。三是创新发展新能源载货车,支持郑州日产、宇通商用车等企业扩大皮卡及轻型载货车市场份额,建设新能源载货车产业基地。

  (二)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驶入全面加速“快车道”。一是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鼓励整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企业联合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育集聚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三是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依托系列创新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合作。

  (三)持续提升产业的配套率。一是做强配套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中高端汽车电子产品及关键核心部件,提升本地配套能力。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动力电池企业改造升级、扩大产能,引进培育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二是做优增值服务,建设枢纽性汽车销售和进出口集散地,依靠中欧班列(郑州)等增强汽车整车进出口能力,支持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进出口基地。三是夯实保障基础,统筹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运营好市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有力有效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