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幸福黄河建设新征程上
走在前列 更加出彩
——张群波委员的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考察足迹遍布流域九省区,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幸福黄河建设目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显著成就。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我省处于黄河“豆腐腰”位置,本底体弱多病、尤为复杂难治。对标幸福黄河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还面临诸多难题需要破解: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性尚未根本改变,下游防洪短板突出,“地上悬河”形势严峻,游荡性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险工险段存在冲决风险,下游滩区仍有百万人生活在洪水威胁中,个别地方“四乱”问题仍时有发生,水资源科学利用还有短板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对幸福黄河建设愈加重视,针对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对此,建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黄河保护法为准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在幸福黄河建设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更加出彩。
一是完善水沙调控和防洪减灾体系,夯实幸福黄河安全根基。着眼实现持久水安全,建设数字孪生黄河、模型黄河、原型黄河联动中心,开展治河规律研究,实施水库群联合调水调沙、泥沙综合利用;将桃花峪洪水控制工程等干支流水利工程纳入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成和“十五五”防洪工程立项建设,加快潼关至三门峡河段治理,推进沁河下游治理、张庄入黄闸除险加固、险工控导刚性防护等工程前期,推进实施下游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研究有利于滞洪区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完善雨水沙情监测预报和防汛工作体系,推进小花间暴雨洪水监测预警二期项目立项,构建雨水沙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构筑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二是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体系,厚植幸福黄河发展动能。着眼提供优质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实施节水控水行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建设一批现代水网重大项目,推进区域水网与国家水网配套衔接、互联共济,推进引黄渠系与自然水系、黄河故道等连通,构建大中小微相结合的引黄调蓄工程体系,提高调蓄和供给能力;科学利用黄河水、本地水进行地下水补源,加强地下水水位管控和超采治理;开展水资源跨区域调度和用水权交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是完善生态保护治理体系,绘就幸福黄河美丽画卷。着眼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完善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推进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加强水量统一调度,保障生态流量和水质达标;严格水域岸线管控,深化河长制框架下河道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和公检法司协作机制,纵深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依法依规整治妨碍行洪、侵占库容、非法采砂等问题,维护良好河道管理秩序;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实现沁河等主要支流全线贯通;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绿色生态走廊,推进幸福黄河示范建设,为沿黄群众提供优美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智慧和精神,推进“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凝聚强大奋进力量;着力完善绿色发展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幸福黄河建设成效更好地惠及两岸人民。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