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医养结合,助力健康老龄化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左庆选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让老年人既能安心‘养’,又能享受便捷的‘医’,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况下,‘医养结合’理念应运而生。”2月8日,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左庆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左庆选建议,要加强中医药医养结合的宣传,鼓励中医机构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将中医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老龄化全过程,让老年人充分了解中医药在老年病预防、康复、养生等方面的作用。探索中国式医养结合模式,打造“医疗+教育+养老”“医疗+保健+养老”“医疗+居家+养老”“医疗+旅游+养老”等多种健康老龄化产业模式。重视中医药医养结合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建设,建立完整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建立中医药医养结合基本制度。以筹资、规划、法律等作为切入点,鼓励社会资本赞助扶持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事业,为中医药医养结合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环境,进而推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加强和规范研学旅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市政协委员胡香叶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校和社会应积极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机会。”2月8日,市政协委员、濮阳市龙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香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胡香叶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规范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建议》。胡香叶建议,一是将校外研学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和安排,促进教学教育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二是及早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规范、责任清晰、部门协同、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机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管理、报备审批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构建全面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体系,推进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三是建立健全承办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可借鉴郑州、长沙、安阳、焦作等地的经验和做法,采取考评认定或公开招标的方式,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水平,大力促进我市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樊欣欣
加大对戏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市政协委员罗志金
“目前,我市戏曲演职人员年龄结构断层、在职在编人员老龄化严重,戏曲人才青黄不接制约了戏曲高质量发展。我建议,加大对戏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2月9日,市政协委员、市戏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罗志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罗志金说,我市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名的“戏窝子”。自成立以来,市戏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知名演员,多次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并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文华大奖)、河南省黄河戏剧节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表演奖等诸多奖项,为我市乃至全省戏曲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该中心眼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人才断层、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若不及时引进青年人才,甚至难以维系正常演出。
罗志金建议,建立健全戏曲人才培养和招引机制。尽快畅通引进优秀戏曲专业人员通道,充分利用市戏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空余编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建议适度降低戏曲人才招录门槛,不拘一格选人才。此外,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尽最大努力对青年人才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培养推介,让他们多锻炼、多领衔,多培训、多观摩,促使青年人才尽快成长成熟,扛起继承发扬戏剧艺术这杆大旗。本报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