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高地 抢滩未来产业新蓝海

时间:2025-03-20 14:44 来源:河南省政协

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高地 抢滩未来产业新蓝海

——王燕飞常委的发言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是AI智能体与机器人本体相结合的产物,人形机器人是其代表形态。

  2024年,我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产业,发布《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省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瞄准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开发具身智能整机产品。目前,全省已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多地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2023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500余家、产值突破600亿元,已集聚50余家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企业,涵盖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及应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在机器人整机及软硬件方面,有中国船舶七一三所、中信重工、翔宇医疗和中原动力等链主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减速器、传感器、轴承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部分产品预期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机器人“大脑”“小脑”“本体”“脑身”协同方面,依托省级中豫具身智能省实验室等高校、科研机构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一、存在问题

  纵观我省具身智能产业体系完整性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产业发展全景战略图已构建,各地亟待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措施,使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部分依赖进口,高端产品研发面临算法模型、数据、软硬件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限制。三是虽在上中下游产业链有一定基础,但完整性不足,各地各环节协同效率较低,阻碍产业持续发展。四是具身智能技术评测和安全伦理标准缺失,涉及伦理、法律和社会学等多个层面。

  二、对策建议

  (一)用好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创新应用试点。引导各地细化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明晰典型应用场景、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各地市比较优势,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持续完善具身智能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落地行动,围绕我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的九大应用场景,实施创新应用试点行动。

  (二)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瓶颈。优先支持科研院所面向人机环境融合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基础框架与核心算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具身智能软硬结合驱控一体、精准运动控制、立体视觉深度感知、大模型安全检测评估等核心技术,布局省重大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和校企联合攻关。聚焦具身智能芯片、脑机接口、基础智能体、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强化核心零部件供给能力,加强具身大小脑和具身软硬件协同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具身智能中试验证平台和行业数据集,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突破。支持省属高校复杂非线性控制、自主无人系统、大模型攻击对抗防御等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投身大产业、拥抱大市场,推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和产业化进程。

  (三)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推动产业培育集群化。发挥郑州、洛阳等地科创资源优势和豫信电科、中原动力等重点企业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各地结合产业特色优势,打造整机引领区,布局培育零部件协同区,建设智能系统赋能区,培育发展配套产业,促进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提速。推动具身智能产业与大数据产业、元宇宙产业等融合发展。

  (四)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治理效能。加快建立AI内生安全和具身智能通用技术标准体系,支持省人工智能学会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制定关键技术与安全测试验证规范,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制定具身智能研发应用相关伦理标准和法律,明确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伦理问题和责任归属。关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变化的影响,有效把握具身智能发展中的人类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公众对具身智能技术的认识。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