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风雨同舟,75年肝胆相照。值此河南省政协成立 75 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政协委员,能够见证这一伟大时刻,我深感自豪和荣幸。
自2018年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我带着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感情,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练好“基本功”
坚持恪尽职守的政治自觉,与党同心同德,把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认真履行民主协商、参政议政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做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和社会和谐促进者。
在学习上用心,不做“无知”委员。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武装头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在工作中留心,当好“有责”委员。我尽量克服困难,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的关系,积极参加省政协安排的协商、读书、大讲堂等各项活动,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和走访交流,提交了关于推进河南粮食产业发展、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质量、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等方面的提案20余件,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起到积极作用。在2024年省政协召开的提案工作会议上,作为委员代表作了提案履职典型发言交流。
务实“献良策”
记得刚当选为政协委员时,身边领导鼓励我:“全省政协委员有800多名,担当着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使命”。带着这份激励和责任,我对政协履职投入满腔热情,不断涵养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多方关注和思考、道实情、建良言、献对策。
聚焦“三农”领域,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搞清摸透实情,在下基层进农村时遇到基层干部工作面临的难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我用心记录、深入思考,把群众接地气、有温度、带泥土味的声音收集上来,经多方论证后形成提案,从而推动有关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交《关于加快推动河南乡村设计发展的提案》后,我深入到新郑裴李岗、博爱西张赶等20多个乡村,走访河南农大、郑州航院等10多所高校和匠小鹿、凡匠园林等设计企业,并持续加强与提案承办单位的沟通,一起出谋划策、合力推动落实,助推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大赛为引领的河南乡村设计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好“答卷人”
每年河南省两会,聚焦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结合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我均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2021年省两会期间,我走上委员通道,围绕“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话题,接受人民网记者现场采访。2023年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建设农业强国”专家协商会,作“关于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补齐农业强国短板弱项”主题发言,建议国家重点支持“中原农谷”建设,受到全国政协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重视。2024和2025年省两会期间,分别在省领导出席的政协农林组会议上,围绕“推进品牌强农,做强豫农优品”和“加快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作重点发言,受到高度认可和肯定。
履职没有终点,奋斗永远在线。河南要建设农业强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我将竭尽所能做成一些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用好协商话语权,更多深入农村、走进老百姓,找准群众的真需求,让自己的政协履职答卷更加出彩。
(省政协常委、省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秀莉 )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