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暂不展示专题 > 宣传报道集锦

密集发力民营经济 河南多地同频共振 探寻民企走强“最优解”

时间:2025-05-06 11:13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

  春日的中原大地上,河南民营经济春潮涌动。

  4月28日,郑州、漯河两城同频共振——前者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宣布“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市”,后者拉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的序幕,而在此前的20天内,洛阳、许昌、焦作、濮阳等地主政者已接连与民营企业家对话,一场自上而下的民营经济“突围战”在中原腹地打响。

  地市竞速背后,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浮出水面:作为拥有近亿人口的中部经济大省,河南为何将民营经济推向C位?这场“破局”与“自救”的双向奔赴能否蹚出中部民营企业振兴的新路子?

  突围信号 主政者的“民营经济时间”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大胆与企业家交朋友”——4月,多地密集召开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或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河南多地“一把手”的发言直指发展民营经济之“决心”。

  洛阳市委书记江凌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大胆与企业家交朋友,多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际状况”;许昌市委书记杨小菁将政企关系具象化,“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像善待家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以“锐意进取、大胆发展”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则用“义不容辞”形容各级党委、政府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职责……

  河南地市一把手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民营经济?

  一组数据揭示紧迫性: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达到1081.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对全省GDP、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超过55%、90%。但企业利润率、研发强度等关键指标仍低于东部民营经济强省。当“数量优势”遭遇“质量焦虑”,这场“突围战”注定没有退路。

  榜样启示许昌做对了什么?

  在民营经济“省考”中,许昌堪称“模范生”:民营经济贡献了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全市97.3%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创造。许昌市民营经济工作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这座豫中城市给出的解题密码颇具深意——“把民营经济当生命线来守护”。

  许昌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首创营商环境“吐槽大会”;开展政务服务“1-N”专项行动,持续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办事流程;首创“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创新推出“许证闹钟”智能提醒系统……这种“贴身服务”思维,培育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胖东来、全球假发龙头企业瑞贝卡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民营经济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许昌的实践给河南带来启示:当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红利消退时,唯有以营商环境的“超预期供给”激活民营企业“超常规发展”。

  在此次许昌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个细节也足以看出其对民营企业家的重视。据当地媒体报道,此次会议前排正中“C位”被民营企业家稳稳占据,政府相关部门参会人员则坐在两侧位置和分会场。“在前排‘C位’就座,是对我们民营企业家群体的高度认可,也彰显出整座城市以人才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的坚定信心。”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说。

  战术升级 从“撒网式扶持”到“系统性生态构建”

  面对中西部民营经济“起势快但势能弱”的共性难题,河南多地正跳出“撒网式扶持”的初级赛道,转向“系统性生态构建”:

  郑州锚定“3年时间民营经济量质双升”目标,推进高质量培育民营经济主体、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科技赋能民营企业等工作。

  洛阳拟制《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发布民营企业培育“路线图”,通过“个转企”、企业“三大改造”、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等方式,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漯河从产业、创新、开放、政务、法治“五个生态”着手,打造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一流发展生态圈……

  春潮拍岸,破局正当时。当UU跑腿的“平台突围”、瑞贝卡的“假发传奇”等接续上演,河南民营经济的这场“革新”,或将让中部民营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