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市县政协 > 工作动态

宁陵县政协“流动议事会”善解民生千千结

时间:2025-07-02 12:34 来源:今日商丘

  6月30日,宁陵县华堡镇张路口村议事亭人影攒动。龙腾湖畔的议事亭下,大家围成一圈,村党支部书记楚宗彬的笔记本摊在膝头,驻村第一书记楚亚伟和裤腿沾泥的老农楚维银紧挨着坐下。

  “夏雨多了,湖缺护栏,娃娃玩耍谁不担心!”“机井维护跟不上,浇地咋办?”“路灯钱筹齐了,怎么花必须公开透明……”七嘴八舌间,解决方案渐渐浮出水面——公章盖在板凳上,宁陵县政协“有事好商量”的流动议事会,把协商桌搬到了群众心坎里。

  一年来,宁陵县陆续开展协商议事活动90余场,解决民生实事106件,群众满意度在96%以上。

  会场跟着群众走:田埂河塘都是“议事厅”

  在龙腾湖议事长廊,张路口村民为湖边护栏安装争相献策,“管理要发动群众”,68岁的老村干部郑书林声如洪钟;曹庄村的高标准农田边,村民刘振海拍着裤腿上的泥巴直奔主题,“机井维护跟不上,庄稼喝水不能断”;荷塘凉亭下,刚浇完玉米的84岁老汉楚维银抹着汗笑道:“高标准农田建得就是好,旱能浇、涝能排,咱才能坐这儿赏花儿。”

  “群众脚印在哪,协商现场就设在哪里。”——这已成为宁陵县14个乡镇的常态。“群众出题、党委审题、政协解题,田间地头都是民意收发站。”宁陵县政协主席刘乐金指着田间地头说:“干部、委员、群众围坐一圈,村口大树下、公园长椅边、农忙的地头,处处都是解难题的‘议事厅’。”

  在县委领导下,宁陵政协构建“固定+流动”双轨平台,14个乡镇设立14个村级议事点,形成“长廊议事”“广场协商”“村头板凳会”特色模式。华堡镇创新打造3个村级议事长廊,仅张路口村就通过13场“板凳会”解决机井选址、路灯捐赠等民生实事17件,群众诉求直通决策一线。村民楚文义乐呵呵地说:“多年心病当场开方,这协商真解渴!”

  专啃民生“硬骨头”:议出实效暖透民心

  协商要直指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张路口村10多年前装的是用电的路灯,电费筹集是难题,村民在“板凳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捐钱购买新能源路灯,一周内筹集够资金;楚堂村机井建设遇选址争议,村民监督小组从施工到验收全程紧盯,终让甘泉润泽百亩良田;石桥镇议事会上,青年乔宝柱提出电商培训需求,两个月后他的直播间创下10分钟成交24单的纪录。

  为让协商常在乡村生长,宁陵创新方法制度,建立“议题收集—筛选—党委确定—商前调研—协商实施—结果公示”全链条机制,筑牢协商根基。

  “现场聊、当场办、事后督,协商议事要实打实。”宁陵县政协副主席崔旧增坚定地说,“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微协商汇聚大能量,真行动成就大作为。”

  小协商托起大治理:长效机制激活乡村细胞

  为使“流动协商”常态长效,宁陵县构建三重机制:定量协商制度化——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开展协商议事6次(场),楚堂村议事长廊的公示栏实时更新进度。村民楚文义边看边说:“心里有了定盘星。”监督闭环精细化——村民监督小组化身“质检员”。龙腾湖护栏方案经多轮修改全票通过;考核激励刚性化——县镇两级将“解决率”“满意度”纳入考核,华堡镇对11件民生实事测评显示,群众好评率达96%。

  石桥镇创新“三三制”激活治理末梢:年轻干部、离任村干部、乡贤三支队伍联动,2024年解决农田灌溉等难题11件。华堡镇政协第一召集人郑艳英深有感触:“平台搭在家门口,群众成了治理主角,这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套“收集议题—协商共议—落实反馈—监督评估”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链,正为宁陵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