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领导 > 政协主席 > 孔昌生 > 活动报道

团结奋进 同心筑梦——我省政协事业75年发展纪事

时间:2025-07-19 09:39 来源:河南省政协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今年是河南省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共河南省委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引领推动我省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历届河南省政协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实现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袤厚重的中原大地书写下同心奋进的光辉诗篇。

协力奋进开启事业征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上,鲜红夺目的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麦穗、地图、四面红旗与之交相辉映,映照着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历史波澜壮阔,初心始终如一。走进河南省政协文史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记录下人民政协事业在河南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和河南省政协牢记初心、砥砺奋进的履职之路——

  1950年4月9日至15日,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开封召开,选举产生了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人民政协的省级地方组织在河南正式建立。

  1955年2月7日至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标志着河南省地方政协组织的巩固和规范。

  时至今日,省政协委员由协商委员会时期的72人增加到现在的892人,界别从第一届时的22个扩大到30个,专门委员会从学习干事会、3个工作组发展到10个专门委员会,委员队伍、干部队伍逐步壮大,政协组织机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与时俱进彰显制度优势

  75载矢志开拓,75载探索创新。在河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日益凸显。

  1955年2月,政协第一届河南省委员会成立第一个专门工作机构:学习干事会。1956年6月,省政协一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将学习干事会扩大为学习委员会,建立河南省政协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成为组织政协委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的主要平台。

  1981年3月,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办公厅正式成立,省政协组织机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1995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首次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全面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2006年3月,按照省委安排,省政协首次承担具体牵头主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重要任务。经过近20年持续打造,拜祖大典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2014年5月,省政协首次召开月协商座谈会,围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协商建言,为党委政府决策施策提供有益参考。

  2019年1月,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首次举行“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通民心、道民意、强信心。

  2020年5月,省政协首次召开立法协商座谈会,就《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立法广泛汇集意见、提出建议。

  2021年,省政协首次开展跨年度跟踪督办重要提案工作,并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有力有效推进履职成果转化落实。

  2023年起,省政协每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2025年,省政协首次制定年度重点民主监督专项计划,经省委批准后组织实施,民主监督履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

  一路走来,一个个“首次”,镌刻着人民政协事业在中原大地的前进足迹。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河南省政协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开拓前行,以一域之实践,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生动诠释了人民政协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已经并将不断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凝心聚力共谱时代华章

  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筚路蓝缕,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再到新时代的逐梦前行,历届河南省政协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河南人民风雨同舟。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思想政治基础。省政协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各个历史时期的决策部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不断加强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推动“两个全覆盖”有形有效,切实做到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政协力量就汇聚到哪里。

  ——服务中心大局,贡献政协智慧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省政协动员全省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社会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广泛参与恢复和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时期,锚定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解放思想,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助力农业农村、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助推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重要战略部署,认真履职尽责,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了智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开展各类协商议政活动334项。

  新时代以来,省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等深入调研协商,关于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建立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建言成果,被吸纳到相关决策、发展规划中,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一个个重大事件中展现政协担当作为。

  ——坚守为民情怀,助力增进民生福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搜集反映人民意见,到推动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取消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收费;从助推解决民生关切,到关注“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实事;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参与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省政协始终植根人民、心系民生,一次次调研、一份份提案、一场场协商,都凝聚着全省政协和政协委员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人民至上”的鲜亮底色。近年来,省政协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救灾4万余人次、捐款捐物近10亿元,生动践行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

  ——广泛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开展参观实践,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思想;加强与少数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联谊,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交流;开展“三胞”及眷属委员“六个一”“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连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豫商大会、河洛文化研讨会,省政协坚持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持续守正创新,强化政协自身建设。健全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月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推动构建全省以“豫事好商量”为主体品牌、各具特色的政协协商矩阵,协商质效不断提升。规范提升经常性工作水平,75年来累计提出提案3.2万余件,编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910篇,编纂记忆、亲历系列文史图书9套50册3600多万字。推动专门委员会“一委一品”特色履职品牌建设,有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提升“三办三服务”能力水平,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75载壮歌以行,新征程使命在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南省政协将继续扛牢政治责任、发扬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省委确定的“1+2+4+N”目标任务体系,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把人民政协政治优势发挥好,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李点 田凯中 祝传鹏 王友振)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