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河南省政协成立75周年。7月17日,河南省政协举行座谈会,回顾光荣历程,总结经验启示,赓续优良传统,进一步推动河南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省政协老领导王全书、孔玉芳深情回顾工作过往,畅谈认识体会,对政协事业发展寄予美好期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传承政协优良传统,实干担当,接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尽心竭力。
牢记使命 尽责履职
九届、十届河南省政协主席 王全书
我是2006年1月走上河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岗位的。前任先后有张玺、潘复生、吴芝圃、刘建勋、赵文甫、王化云、宋玉玺、阎济民、林英海、范钦臣十位同志(改革开放前,省政协主席都是由省委书记兼任的)。他们或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或是河南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决策者。这些老领导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为推进我省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感到能力有限,诚惶诚恐、尽心尽力地在省政协主席岗位上工作了五年。这五年,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我个人来讲,却是一段非常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能够为人民政协事业做一些工作、尽一份心力,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实践给我的感受是,人民政协领域宽、舞台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探索政协工作规律,突出政协工作特色,脚踏实地,潜心干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就一定会发挥独特的优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刚从省委副书记岗位上转到省政协工作时,听到一种说法:“到了政协就算退居二线了。”有人还编了调侃式的、明显带有消极情绪的对联、顺口溜,我很不以为然。通过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我创作了一副传递正能量的对联:非火线、非二线、仍是一线,一如既往是公仆;无权力、无财力、但有活力,活动依旧有平台;横批:找准定位。省政协的老主席阎济民同志将其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一些同志,使其在全国政协系统传播开来。
我认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找准定位、选对坐标。党政岗位与其说是一线,不如说是火线;人民政协参政不行政、议政不干政、立论不立法、献策不决策的特点,决定了政协工作虽然不是党政工作那样的“火线”,但也绝非“二线”,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一线”,是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一线,是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的一线,是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的一线。只有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对党和人民政协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促进发展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找准位置,选好角度,努力增强拾遗补阙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能动性,才能真正做到尽职而不失职、到位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中共河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政协的悉心指导下,广泛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为全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团结和谐、务实进取的良好局面。2007年12月,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代表河南省政协作了典型发言。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地方政协主席座谈会上,我也作了重点发言。
2010年,我们促成了在河南省政协率先设立省政协机关纪检组、信访和委员联络工作室两个工作机构。我认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中共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的纪检工作对包括政协组织的全覆盖,决不能留下任何空白,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理应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就应健全纪检组织。增设委员联络机构则是对委员加强联络、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检组织开始陆续实现了对包括各级人大、政协机关的全覆盖。河南省政协当年增设纪检组和委员联络工作机构,这一超前、创新举措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我们还在省委的主导、支持下,围绕服务大局,锐意创新履职载体,以主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助力文化建设,以组建豫商联合会、主办豫商大会助推经济建设,精心选择活动主题,科学谋划系列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效益。
我卸任河南省政协主席后,转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仍一如既往地以身在“一线”的姿态,认真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全国政协及专委会组织的调研、考察、视察、专题议政、双周协商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尽己所能毫不懈怠地履职尽责。先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诚信建设八议》《为全面从严治党鼓与呼》的大会发言。能两次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上作大会口头发言,委实不易,体现全国政协对河南政协工作的充分肯定。我的作品《中原崛起的足音》《绿我涓滴》还分别被纳入政协委员文库和政协委员履职风采两套丛书,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我的后任叶冬松主席、刘伟主席、孔昌生主席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政治站位更高,履职尽责更优,工作做得更加风生水起、异彩纷呈,非常值得我们这些“老政协”们见贤思齐、认真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政协力量。
传承光荣传统 担当时代使命
十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孔玉芳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庆祝河南省政协成立75周年,共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推动新时代河南政协事业再上新台阶。75年来,河南省政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河南的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我在政协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此期间,见证了省政协在推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参与组织了“我省粮食收储与主食产业化”专题视察,牵头督办《关于促进我省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提案》等具体工作,通过学习思考和履职实践,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任务、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刘宁书记出席省政协2025年新年茶话会,并对做好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着力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着力围绕中心和大局议政建言,着力汇聚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强大合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刚刚召开的省委政协工作会议上,刘宁书记对全省政协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政协和孔昌生主席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作出了具体安排。
做过政协人,关心政协事。近年来,省政协在政治协商方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就“十四五”规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民主监督方面,聚焦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参政议政方面,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河南改革发展稳定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河南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政协独特优势,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作为一名退休的政协老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我要做到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不忘初心保持晚节,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其二,要保持优良作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继续发扬政协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第三,要注重品行修养。始终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格要求自己,管好家人和身边人,树立良好家风。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新征程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