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南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将呈现降水分布不均、旱涝急转风险较高、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等特点。”近日,河南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群众安危、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如何面对这场大考?河南各级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是风险评估研判和监测预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郑州市政协委员李志学建议,开发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智慧平台,可以通过遍布全城的监测点、具备分析能力的数据模型、远程自动化控制的排水系统,实现对库、湖、河、闸及排水管网的智慧、精准管控,打造水系调度体系,实现事前预警预报、事中辅助决策、事后灾情评估全过程管控。
同样关注城市排涝能力的还有郑州市政协委员郭岭。“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部分雨水管网老旧,建设标准无法满足强降雨需求等,加之新的易涝点、积水点不断出现,防范整治城区内涝问题刻不容缓。”他建议,强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立积水点监测反馈管理系统,对城区积水点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加强排水管道巡查,定期清理下水道,做好城区易涝区域和小积水点的处置工作,推进排水设施运行体系和管养能力稳步提升。
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南阳市政协委员习成果退伍后,发挥自己医疗救护专长,自筹经费组建了邓州蓝天救援协会,时常奔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一线。“急救科普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他在无数次救援中沉淀的信念,孩子们学得快,更能成为家庭的“急救种子”。于是,他带着专业知识走进校园,开展了500多场应急教育实践课,向学生传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救护等专业急救知识。习成果呼吁加大对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持,给予一定程度的经费补助、装备补充,让救援者无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应急救援氛围。
“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学校又是人员密集场所,使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尤为重要。”河南省政协委员赵京辉建议,将防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防灾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应急。(记者 王有强 靳燕)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