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路口的铁轨年久失修,经常剐蹭汽车底盘,安全隐患不小啊!”今年3月初,洛阳市涧西区多位群众的呼声,道出了铁路道口带来的烦心事。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冲锋号”。道口虽小,却紧连民心、关乎安全,必须抓紧解决。洛阳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将这一问题列为重点民生事项,交由相关委员跟进。
洛阳市涧西区周山大道与芳华路口的铁路平交道口,年久失修、老化破损的问题由来已久。因历史遗留问题,此处道口的维修责任主体始终难以明确,各方在责任认定上存在分歧。为破解困局,洛阳市政协主动牵头,召集洛阳市城管局、住建局、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以及一拖集团、中信重工等企业的负责同志,围绕“谁来修、怎么修、钱哪来”三大核心问题展开多轮协商。
协商中,委员们精准点出关键:“问题的核心是厘清责任主体,明确各方职责。”他们提出,应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产权单位承担维修费用,其他相关单位协调配合,同时明确各方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这一思路得到了与会各方的初步认同。经过多轮现场勘查和协调会商,郑海涛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洛阳市周山大道与芳林路口等铁路平交道口及废弃道口整治的提案》。
这份提案引起了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督办清单,有关单位迅速行动,确保问题落实解决。5处损坏严重的道口,目前已有3处完成整治,另外2处也已计划开工修缮。
从市民投诉到委员行动,从深入调研到搭建协商平台,从撰写提案到部门落实,再到推动全市范围内的排查整治,政协委员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在这场民生难题的破解中,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他们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凝聚各方共识与智慧,为河南各项事业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文/图:郑海涛)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