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沟渠疏通和深挖后,每年雨季虽然雨量很大,但能用最快的时间将雨水排出,减少了村内内涝的情况。”近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米庄村村民陈鹏飞对走访收集社情民意的县政协委员丁传治说。这是该县政协推动“党建+履职”深度融合,组织委员下沉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
为破解基层政协工作基础薄弱“瓶颈”,虞城县政协探索构建政协党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委员的履职“全链条”,以县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为依托,设立8个党员委员党支部,下设12个党小组,将专委会所联系界别组的党员委员全部编入党支部,并建立副主席联系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乡镇的机制,积极参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工作联动。
城郊乡北部村庄被高铁沿线贯穿,造成高铁两侧地势低洼,又因往年的排水系统被村民的私自填埋占用,加之年久失修造成堵塞,乡村道路经常因内涝被淹。
按照县政协“党建+”工作机制,在分包副主席的带领下,城郊乡成立履职党小组和委员履职小组,召集县政协委员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利益方代表和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局委开展协商。
经过协商议事会多次商议后,形成一致意见:北部各村先逐个对行政村内的排水渠进行疏通,待全部疏通完毕后,针对交界处的疑难问题再由相关单位进行统一疏通。
为把党建工作由单一化向“党建+协商议政”“党建+民主监督”“党建+基层协商”等多元化履职转变,虞城县政协探索建立“党建+”履职路径,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委员下沉与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形成“多方联动”机制,让“委员呼声”转化为“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