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理论研究

在“商量”的实践中涵养协商民主文化

时间:2025-08-13 10: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更加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和价值,同时还需要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

  协商民主文化,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序参与、平等对话、理性审慎、凝聚共识的观念、精神与文化形态。协商民主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一种理性的文化,一种法治的文化,一种责任的文化。协商民主文化鼓励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支持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协商民主要营造的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规的良好协商氛围,在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中,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形成共识。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协商民主文化有利于协调各方面政治关系、规范各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协商民主文化的生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实践,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离不开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启迪,离不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创新经验。山东省济南市政协的“商量”实践,为培育和涵养协商民主文化探索出一个创新样本,启发了我们的思考,深化了我们的认识。

  “商量”,是济南市政协把握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打造的特色化制度化全媒体协商平台,是政协委员、党派界别、党政部门、群众代表4方面人士参加,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面对面协商的民主形式。2017年7月,“商量”平台正式创建。发展至今,历经创建提升、延伸覆盖、数字赋能3个阶段,成为综合承载市政协协商工作的制度化平台。“商量”平台逐渐形成了由各界别、市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12个区县政协、50余个市直部门、上千名政协委员、上百万群众广泛参与的全城“商量”体系。“商量”,是济南市政协深化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核心要义是围绕党政要事、民生实事、治理难事深入调研、反复协商、形成共识,既助力科学民主决策,又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既反映民声,又引导民意,体现了双向发力的特色和优势。“商量”已经成为具有济南特色、代表济南政协的协商民主品牌。历时8年,“商量”平台热度不减,为协商民主文化的涵养提供了鲜活的资源、生动的实践和示范的路径。

  服务于中心工作大局,“商量”有目标。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商量不是目的,商量是为了更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商量”平台的建设和实践,始终围绕大局,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助力强省会建设,专题“商量”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教育医疗、文化建设、城市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自2017年以来,共形成200余份“商量”专报、调研报告,很多意见建议纳入党政决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坚持专门协商机构定位,“商量”有边界。坚持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定位,是“商量”履职实践的重要遵循。这个性质定位就是“商量”的边界。在“与谁协商”这个问题上,明确“在”政协协商,是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与党政部门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在“如何协商”的问题上,明确在决策实施之前和实施之中的广泛协商,聚焦“决策”的主体部门,突出建言靶向性,提高资政含金量。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协同配合”的问题上,明确各级政协组织深入基层开展协商、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基层组织的协商、基层组织借鉴政协协商理念搭建平台开展协商三种协同配合形式。真正在“商量”的实践中,形成“多元共治、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理性氛围。

  塑造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商量”有规则。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协商民主的生长与发展,离不开规则之治。“商量”平台的实践,从创建之日起,就建构起规范协商的制度结构。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开展“商量”的实施办法》,济南市政协印发了《“商量”工作规程》《月度商量工作流程》《关于深化提升“商量”平台推动“双向发力”的实施意见》《政协济南市委员会确定重点协商议题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商量工作室推进“商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的意见》《关于灵活务实高效开展“商量”工作的通知》《“码上商量”工作规程(试行)》《关于进一步丰富“商量”形式提升“商量”质效的通知》《关于发挥“商量”平台优势 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工作程序,既用规则保障“商量”实践,又在“商量”的实践中形成规则意识。

  充分听取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商量”有成效。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参与者。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商量”的主题,涉及社区公共服务、养老服务、幼儿托育、旧居改造、交通出行、文化提升等方方面面。济南市“泉城人喝泉水”的专题“商量”,推动新建泉水直饮点(小区)240余处,惠及25万户家庭。“明湖路上见明湖”专题“商量”,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在济南市发起的“增选市花”投票活动中,参与市民达106万人次,99.42%赞成增选玫瑰为市花。历经法定程序,济南正式迎来了“荷谐玫好”双市花时代。济南市及区县政协陆续围绕“社区电动车管理”“推动快递入村”“助力女性就业”“加强基层医疗”等开展“商量”活动,推动协商民主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遇到事,找政协,商量商量”,已经成为泉城百姓实现获得感的观念认知和行为习惯。

  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商量”有特色。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地方和基层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的具体形式包括民主沟通会、决策听证会、决策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协商对话会等。“商量”平台,就是要使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商”出氛围、“商”出成效、“商”出特色。在济南市政协与各区县政协的“商量”实践中,一方面是突出各自工作重点,遵循各自规则,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是做到目标一致、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整体效能。济南市各区县政协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了“商量有桥”“商量助历”“商量有章”“长商量”“济时商量”“莱商量”“甸言柳议”等各具特色的协商平台。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体系已经在“商量”平台的牵引下形成了常态、长效机制。

  代际协商向未来,“商量”有传承。协商民主是实践的,也是发展的。协商民主文化是实践中创造的,也是在实践中传承的。有传承才会有文化。“商量”培育协商民主文化的一个亮点,就是以开放姿态、前瞻眼光吸纳青少年参与协商民主过程,实现协商民主文化代际传承。“商量”平台创办以来,围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教育”“弘扬济南红色文化”等主题,举办了多次“青春版商量”。“城市治理是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过程,要让青少年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参与到关心国家政治制度和大事中来,形成‘大手拉小手,做委员小助手’的局面,培养青少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商量”的实践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向社会传递共识的过程。

  “商量”,是泉城商量,也是全城商量,更是全程商量。“商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的价值合理性与客观的现实合理性,给协商民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断拓展的时空维度和边界。协商民主文化,是对时代主题、实践要求的反应。唯有从时代和实践出发,从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和感受出发,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它、理解它、把握它。协商民主文化,是前瞻性的文化认知模式,是着眼未来思考协商民主实践的观念形态、精神气质和民主氛围。协商民主文化,既传承“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中华优秀文化政治智慧,又在鲜活的民主实践中生发了平等有序、开放包容、理性审慎、凝聚共识等时代特质,具备民主、开放和发展的政治姿态,有助于推动吸纳不同政治主体在政治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塑造不同政治主体的现代政治心理和政治人格,激发不同政治主体的合作性政治行为,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和创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