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战略窗口期。如何找准重庆“十五五”发展阶段特征,谋划好发展目标体系?近日,重庆市政协举行常委会会议,围绕科学编制重庆“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商议政。
走进常委会会议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每个座位上几本厚厚的参阅材料汇编:专题建议、协商建言、相关提案……“沉甸甸”的履职成果,饱含着全市政协组织和委员为助力高质量编制重庆“十五五”规划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今年以来,市政协聚焦这场年度履职“重头戏”,组织开展常委集中视察、召开各类型调研座谈会、在数字政协平台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共收到调研文章80余篇、网络建言640余条,为专题协商奠定了基础。
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务副市长陈新武率13个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到会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委员们还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7个专题开展分组讨论,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充分协商交流。
大会协商发言现场,14名常委、委员和专家侃侃而谈——
2024年,“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十五五”期间,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张炎委员建议,聚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等数字产品制造业,升级打造软件信息服务等数字产品服务业,大力培育卫星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数字要素驱动。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黄明会常委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企业牵头的科研项目生成机制。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开发区为主阵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主动谋划、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打造‘通道大脑’,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王济光常委建议,把“通道大脑”作为新通道智慧决策中枢,积极谋划开放性互联互通重大项目;系统设定“通道大脑”建设路径,积极谋划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重大改革;聚力打造应用场景,积极谋划支持数字通道建设的重大政策;前瞻思考未来方向,积极谋划以航运贸易区块链为引领的重大平台。
围绕城市缓堵保畅,程龙委员认为,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打造重庆超大城市公轨一体化“投融建管营”示范样板。他建议,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公交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深度融合、推动数智技术与城市公共交通深度融合,建成数字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城市交通”行动,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在为重庆建设高水平城乡融合高品质和美乡村支招时,徐世国常委提出,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深化治理改革、优化动力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腹地、综合枢纽、科创中心功能,打造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动力体系;聚焦规划、建设、治理环节,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聚焦都市区、库区、山区空间,打造城乡深度融合的空间体系。
“十五五”期间怎样提升巴蜀文旅走廊能级?孟小军委员呼吁,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巴蜀文旅品牌和爆款文旅精品。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等川渝特色文化地标。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星堆—九寨沟、蜀道国家遗址等跨省市精品旅游路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政策机制。”吴康明常委从强化智慧养老产业支撑方面建议,完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完善智慧养老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研发投入,促进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拓展行业市场,打造智慧养老生态系统。
发言者还紧扣重庆“十五五”发展目标体系构建各方面,提出提升科创、数智、绿色新动能,优化重庆人口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筹区域和城乡教育资源,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政府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等建议。
市政协主席程丽华表示,要聚焦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提出更多有分量、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为科学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凌云)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