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信阳市息县彭店乡香菇种植基地,县新联会副会长尹波的直播间里金菇飘香。“‘息品位’品牌让咱们的山货进了大城市!”他对着镜头自豪地说。百米外的数字大屏前,柿树元村村民老张轻点手机:“种了半辈子地,如今‘数字田保姆’成了新师傅!”——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息县探索“基层统战+乡村振兴”融合路径的鲜活缩影。
面对产业振兴的时代考题,息县县委统战部组建专项专班,县委常委一线领衔,联动工商联、政协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5次深度调研、20余场现场推进会,催生《红薯产业升级方案》《寄递物流专题调研报告》等务实成果。更关键的是穿针引线,推动食品加工、粮食生产、文化传媒等领域的本土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为农业注入智慧大脑与数字血脉。“把企业优势精准滴灌到产业痛点,才是基层统战的真功夫!”专班干部感慨地说。
目前,全县127家民营企业精准结对102个行政村,以电商平台为枢纽掀起“万企兴万村”热潮。在“息品位”品牌矩阵下,20余款农产品穿上标准化“战袍”;“五大平台”系统贯通种植管理到产品溯源全链条,田间数据实时跃动在指挥大屏。“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肥料!”项店镇农业基地负责人介绍。随着2000万元线上销售额的突破,“平台+企业+基地+农户”的数字供应链全面打通,息县特产正沿着这条“云上高速”奔向全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统战部联合多部门创新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计划,1.8万余人次培训让扛锄头的手握稳直播架;技术分队扎进田垄,手把手教会数据采集、平台操作。实效在泥土里生长,临河乡特色种养项目带动亩均年增收超2000元,彭店乡食用菌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30年菇农,如今尝到了甜头!”农户刘婶的笑脸,映照着基层统战的温暖底色。(通讯员 蔡亚咏 本报记者 王有强)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