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将分散的监督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让人民政协协商成果通过法治化路径真正落地见效,成为人民政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课题。今年年初,安阳市政协将“商益同行”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把人民政协协商成果作为检察院公益诉讼线索来源,让公益司法保障赋予政协监督强制执行力,形成建议、立案、整改的完整闭环,并明确提出要打造成“亮点品牌”。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协履职成果与公益诉讼双向衔接的实践尚处探索阶段,机制怎么建、流程怎么走、效果怎么保,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今年4月起,安阳市政协社法委和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开展协作,500多公里的调研路,群众身边事成为政协委员和检察院工作人员笔记本上的15个典型案例。
“政协的同志善调研、知民情,能精准点出问题的公益属性,检察院的同志懂法律、会取证,能把问题变成司法监督的案由。”参与调研的安阳市政协委员刘用田说,“现在两边坐一块儿,能把‘群众喊破嗓子’的事儿,变成‘部门动起膀子’的活儿,效率快多了!”
9月15日,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数易其稿,《关于建立安阳市政协与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商益同行”协同监督机制的意见(试行)》经市政协党组会议审议通过。这份文件明确了“线索移送、联合督办、结果反馈”等7项核心流程,还创新提出“重点议题共商、专业力量共享、治理成效共评”的协同模式。安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负责人说:“政协发现—检察介入—协同监督—系统治理,这套组合拳打出来,1+1肯定大于2。”
文件印发的第三天,首场线索移交会在安阳市政协机关举行。被移交的12条线索摆在桌上:“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率低,需要给予政策支持”......每条线索都附着现场照片、群众诉求和专家论证,连整改建议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些移送的线索,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机制实时进行优化,确保让这项工作延续下去,让更多的政协履职成果变成维护公共利益的惠民成效。”安阳市政协主席易树学表示。
(文:安阳市政协)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