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重、难度大。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9月28日,全国政协将召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协商交流,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凝聚共识。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高度重视会议的筹备工作,与会议相关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务实高效展开,确保以高质量协商建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以理论先行明确履职方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性,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构筑农业强国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会议筹备过程中,农业农村委将系统化学习与深层次研讨作为筹备工作的“先手棋”,在学习中明确履职重点、统一思想认识。
专题学习强认知——
筹备工作之初,农业农村委以线上学习平台为载体,服务组织委员会委员和民建、农业界委员开展包括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内的“三农”系列专题网上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活动,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核心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学习、知情明政,助力更好议政建言、提高履职质效。
学习研讨中,委员们系统梳理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通过“原文研读﹢案例分析﹢交流研讨”,从理论层面打通政策理解到实践落地的多元路径,使政协履职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委员建言紧紧围绕相关决策部署开展。
专题研究破关键——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农业农村委年初还按照有关安排部署,启动有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专题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开展分析,梳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共性规律与差异化路径,研究形成的成果之一,在全国政协第三季度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现场交流,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聚焦、也为后续的调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如何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带着学习研讨中聚焦的关键问题,委员们走到田间地头、走进企业院所,继续在实践中学习深化。
■ 以深入调研确保协商实效
为了让建言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6月,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率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题调研组,深入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等地,摸实情、找问题、谋良策。
作为农牧业大区,内蒙古耕地保有量过亿亩,是全国最大牧区,多种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为国家稳产保供作出重要贡献。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内蒙古依托独特地理条件,形成了农牧交融的鲜明特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是驱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育种基地、畜牧繁育站,委员们详细了解科技给广袤草原带来的深刻变化,委员们认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从产业需求出发布局创新链;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
在呼伦贝尔农垦中型灌区水利信息分控中心,智能装备对农牧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同样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要深化‘农技推广﹢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加快农业新技术、新装备落地,推动传统种植养殖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破解靠天吃饭的掣肘难题。”不少委员有感而发。
5天时间里,调研组深入公路口岸、贸储园区、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水利枢纽等地,与地方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农牧民深入互动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种植养殖业提质增效、绿色农业发展等经验做法。
一路走一路思,委员们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更加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建设农业强国建言献策的责任担当更加强化,一致认为,要进一步聚焦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机装备全面升级,强化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协商议政,助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联合承办此次会议的民建中央,在其他省份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座谈活动,合力为会议的召开奠定全面客观、可供参考的实践基础。
■ 以精准建言凝聚发展共识
对于协商座谈会,学习和调研是重要基础,现场发言则是检验协商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协商的深度、广度与精准度。只有通过科学遴选,才能让不同层面的声音既能互补又形成合力,确保会议开出高质量、取得新成效。
据记者了解,农业农村委在会议发言遴选工作中,始终围绕“多元”与“精准”两个方面展开,结合调研情况,梳理重点问题,确定发言方向,并不断与委员沟通打磨,力求通过协商建言一方面能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举措,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关重点领域的具体实践,传递基层声音,回应社会关切。
——聚焦科技与产业双轮驱动。农业农村委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上,遴选了涵盖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农业装备智能化升级等重点内容,直观展现科技如何破解农业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在产业实践层面,特别邀请农业企业委员,交流育种养殖、产业链延伸等做法经验,探索科技引领与产业落地的有机结合。
——聚焦农业绿色发展。针对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农业发展情况,专门安排长期深耕绿色农业领域的委员发言,提出了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聚焦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专门选取重庆、山西两地委员发言,分别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的探索实践,展现了不同地域依托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农业发展道路的经验。
此外,为确保会议发言既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又能有效凝聚共识、服务决策,在完成初步发言稿遴选后,农业农村委主动搭建协商沟通平台,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发言内容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各方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形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做好“三农”工作,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和韧劲。随着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协商各方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也将共同注入农业强国的澎湃动力之中。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