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2024年11月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这对中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枢纽,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中部地区融入其中,其战略价值远不止于自身发展。首先,中部地区是畅通循环的关键节点。破除中部地区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及西部地区的流通壁垒,将大幅提升全国经济大循环的效率与韧性。其次,中部地区是产业协同的坚实腹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网络,中部可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辐射带动西部发展,形成“承东启西”的产业联动格局。最后,中部地区是内需释放的核心区域。中部庞大的人口规模与消费潜力,是激活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生力军。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有效释放其内需潜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中部地区融入统一大市场,仍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一是隐性壁垒犹存。部分区域仍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惯性思维,招商引资、政府采购中的“玻璃门”“旋转门”现象尚未根除,跨区域要素流动受阻。二是要素市场机制亟待完善。土地要素流转信息不对称问题尚未解决;劳动力规模总量大,但高层次创新人才稀缺;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规则不一致;技术创新与经济产业链对接不紧密;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加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尚有优化空间。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和各类口岸以及货运场站的运营信息还处于较为分散状态,缺乏高效的统筹调度,多式联运的衔接有待增强。物流信息孤岛、高标准市场体系覆盖不均等问题,阻碍了商品与要素的高效流通。四是制度规则有待统一规范。市场监管标准、政务服务流程、产权保护执法尺度在省际间尚未完全统一,经营主体跨区域经营面临额外制度成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五统一”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一开放”就是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不搞封闭运行。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落实“五统一、一开放”需要聚焦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一是交通物流先行,织密“一张网”。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共建国家级物流枢纽。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大幅降低跨区域物流成本,让物畅其流成为现实。二是产业错位协同,下好“一盘棋”。依据各省资源禀赋,例如湖北“光芯屏端网”、河南装备制造、湖南工程机械、安徽科创、江西绿色生态、山西能源革命,构建优势互补、紧密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跨省产业转移协调机制,避免无序竞争。三是规则标准统一,营造“一样的环境”。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监管标准互认、执法信息共享、跨区域“一网通办”。在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等领域探索区域协同监管新模式。四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区域一体化人才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跨省转化,探索建立中部要素交易综合平台。五是数字赋能引领,搭建“一体化平台”。共建中部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务数据、公共信息、物流信息等互联互通。发展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提升市场运行智能化水平。
中部实现崛起,则全国更具活力。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中,中部地区唯有勇担使命,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破除壁垒,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协同,才能将国家战略的宏大蓝图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中部力量。
(作者韩民春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