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召开

2月9日,第十六届河洛文化研讨会以视频方式召开,围绕“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河南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出席。
  • 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初绽芳华 璀璨历史星空永不落幕

    望大河滔滔,悟历史沧桑。穿越历史云烟,人们依稀看到在黄河与洛水交汇的那片地区,散发出“最早中国”的历史光芒。

  • 河洛古国:5300年前的黄河文化之根

    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 为什么说鼎鼎大名的“河洛古国”发源于巩义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都邑性中心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政治文化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

  • 回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

    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专家认为,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这些内涵,以及种种被后世王朝文明承袭和发扬的现象,足以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

  • 揭开五千年前“河洛古国”神秘面纱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从这一角度讲,位于黄河流域中心的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

用河洛文化谱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河洛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探寻河洛文化的渊源,追溯其发展脉络,探求华夏文明之根,砥砺民族精神之魂,对于增进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从世界回到家乡:重审河洛文化开发中的天地人之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是万物的尺度,同时也因天地万物而存在,而高贵。伫立今朝,回望百年中国、千年华夏,悠久的中华历史,浑厚的黄河文化,黄河流域千百年来一直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向往的根脉之地,黄河文化成了整个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构建河洛文化旅游特区的现实可能与路径创新

郑州是河南省会,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黄河生态的关键节点。郑州是郑汴洛地区的中心及交通枢纽,郑汴洛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精华段、最具吸引力的黄河文化集中段、最具竞争力的黄河旅游精品段,最有条件打造国内外旅游市场广泛认知、广泛接受、广泛喜爱、广泛向往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标志性旅游品牌,并将有力地带动黄河中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李庚香:着力破解“河图洛书”历史之谜全力打造河洛学,在中华文化探源上展现新担当

 从“老家河南”经过“中原崛起”再到“出彩河南”,河洛文化、中原文化、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复兴都是绕不开的。新时代,如何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待河洛文化?如何提升河洛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如何打造“行走洛阳,读懂中国”大品牌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在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高度把原来的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河洛学的学科高度。

守好河洛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河洛文化精神,是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汉魏唐宋为内容,以古都洛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为特征,是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具有显著的源头性、根脉性和族魂性。

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试论“河洛古国”——中原地区最早的文明实体

河洛古国的文明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仰韶文化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发展、出现社会分工和手工业专业化,二是仰韶晚期已经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和不同阶级,三是仰韶晚期在郑洛地区出现一批城址,社会体现出王一级别的表征系统。

——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出品——